地理大阅读

高中地理全科阅读
寒亭一中地理大阅读实践项目

黄山四绝—你不知道的绝美景色

  黄山四绝—你不知道的绝美景色
  整理:李英红 审核:刘娜 李冬冬
  黄山,乃天下名山(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非常众师向往久之,戊戌年七月十六使得成行,先登前山,再攀后峰,但见溪水潺潺、奇松竞秀、怪石林立、云雾蒸腾,更感祖国壮美河山!黄山为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徐霞客曾两次游黄山,赞叹说: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大家知道黄山四绝指什么吗?那你知道它们的成因吗?今天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地理大阅读009_image003.jpg
  在著名的黄山里,有着家喻户晓的黄山四绝。黄山四绝指中国安徽省黄山的四种独特景观,包括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黄山奇松是由黄山独特地貌、气候而形成的中国松树的一种变体,如迎客松、蒲团松等。黄山怪石是岩体风化差异而导致其形态各异,著名怪石有金鸡叫天都、仙人指路等。黄山云海由低云和地面雾气形成,变化莫测,以美、胜、奇、幻享誉古今。黄山温泉源出海拔850米的紫云峰下,水质以含重碳酸为主,可饮可浴。
  地理大阅读009_image005.jpg
  黄山奇松,它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高山,以石为母,顽强地扎根於巨岩裂隙。黄山松针叶粗短,苍翠浓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态。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有的循崖度壑,绕石而过;有的穿罅穴缝,破石而出。忽悬、忽横、忽卧、忽起,“无树非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黄山松是由黄山独特地貌、气候而形成的中国松树的一种变体。黄山松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通常是黄山北坡在1500-1700米处,南坡在1000-1600米处。
  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和黄山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其种子能够被风送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去,以无坚不摧、有缝即入的钻劲,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
  地理大阅读009_image007.jpg
  黄山泥土稀少,但花岗岩中肉红色的长石中含有钾,夏天雷雨后空气中的氮气变成氮盐,可以被岩层和泥土吸收,进而为松树的根系吸收;松树的根系不断分泌一种有机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矿物盐类分解出来为己所用;花草、树叶等植物腐烂后,也分解成肥料;这样黄山松便在贫瘠的岩缝中存活、成长。由于地势崎岖不平,悬崖峭壁纵横堆叠,黄山松无法垂直生长,只能弯弯曲曲地甚至朝下生长。由于要抗暴风御冰霜,黄山松的针叶短粗,树冠扁平,色绿深沉,树干和树枝也极坚韧,极富弹性。黄山松的另一特点是,由于风吹日晒,许多松树只在一边长出树枝。黄山松能坚强地立于岩石之上,虽历风吹雨霜却依然永葆青春。
  地理大阅读009_image009.jpg
  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 各异,形象逼真。黄山怪石从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气观看情趣迥异,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分布可谓遍及峰壑巅坡,或兀立峰顶或戏逗坡缘,或与松结伴,构成一幅幅天然山石画卷。
  地理大阅读009_image011.gif
  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黄山怪石从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气观看情趣迥异,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分布可谓遍及峰壑巅坡,或兀立峰顶或戏逗坡缘,或与松结伴,构成一幅幅天然山石画卷。
  地理大阅读009_image013.jpg
  黄山怪石形成原因是黄山花岗岩岩体因受内外因素共同作用。怪石形成期约在1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期。该地经历过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地壳薄弱地带,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后来地壳抬升,形成山地地形。花岗岩山体出露地表,长时间受到外力作用,沿垂直断裂长期崩落风化,形成了众多的陡峭群峰,其规模较小者,便风化成石柱、石林。沿立方体或长方体解理风化则成浑圆或带有棱角的“石蛋”,这些石峰、石柱、石蛋,因岩体和风化条件的差异又导致形态各异,千奇百怪,成为黄山最为奇特的景观。黄山怪石有垂直、水平、不规则纹路,经大自然千百年的风化,经历了无数次风霜雨雪的洗礼而形成,它遍布前山、后海、幽谷、峰峦、峰之巅、崖之缘到处都有它千奇百怪、惟妙惟肖的身影。
  地理大阅读009_image015.jpg
  凡高山,可以见到云海,但是黄山的云海更有其特色。黄山一年之中有云雾的天气达200多天,波澜壮阔,一望无边,黄山大小山峰、千沟万壑都淹没在云涛雪浪里,阳光照耀,云更白,松更翠,石更奇。流云散落在诸峰之间,云来雾去,变幻莫测。风平浪静时,云海一铺万顷,波平如镜,映出山影如画,远处天高海阔,峰头似扁舟轻摇,近处仿佛触手可及,不禁想掬起一捧云来感受它的温柔质感。云海日出,日落云海,万道霞光,绚丽缤纷。
  地理大阅读009_image017.jpg
  亚热带季风气候下,雨量充沛;山高谷深,林木繁茂,日照时间短,水分不易蒸发,湿度大,水汽多,水汽升腾或雨后雾气未消,就会形成云海。又因为峰顶和谷底、向阳处和背阴处温差大,水分蒸发速度不同,以及受山谷风的影响,云雾千变万化。雨后常见缕缕轻雾,自山谷升起。全年平均有雾天250日左右,真可谓云雾之乡。黄山云海是由低云(云底高度低于2500米)和地面雾形成的。低云主要是层积云,这是其特点。黄山每年11月至次年3月间,有97%的云海由层积云形成,只有3%由层云或雾形成。6至9月,有淡积云和浓积云形成的云海,约占这个时期云海总数的6%。
  地理大阅读009_image019.jpg
  黄山“四绝”之一的温泉(古称汤泉),源出海拔850多米的紫云峰下,水质以含重碳酸为主,久旱不涸,水质纯净,可饮可浴。传说轩辕黄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得返老还童,羽化飞升的,故又被誉之为“灵泉”。
  地理大阅读009_image003.jpg0
  黄山温泉成因是岩体节理、裂缝较为发育的黄山中部的光明顶及莲花、玉屏、天都诸峰的丰富雨水,渗入深部接受地热形成地下热水,然后沿此泉紧邻的逍遥溪断层附近的北偏西向北东倾斜的近于直立的断裂带流出。它是一个典型的断层上升泉,是地下热水沿着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而形成,其深度约在700-1000米。
  讨论:1、简述地质作用对黄山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
  2、试分析“黄山四绝”体现的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

本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当前页面:地理大阅读 » 黄山四绝—你不知道的绝美景色

评论